EA之家——最专业的企业架构知识库;最全面的数字化转型案例库。

如何构建数据治理体系,附制造业数据治理案例44页PPT

附件为44页可编辑PPTX文件。

一、什么是数据治理

数据治理(Data Governance)并不是一项技术工作,而是一套围绕数据全生命周期的组织性管理体系
它定义了企业在数据获取、加工、使用、共享、保护和销毁全过程中的权责、标准、流程与监督机制
从国际与国内标准的角度来看,数据治理有三层核心定义:

(1)DAMA-DMBOK定义

数据治理是对数据资产管理行使权力和控制的活动集合。
它通过制度化的政策、角色和流程,确保数据管理行为符合组织战略、法律法规和业务目标。

(2)DGI(Data Governance Institute)定义

数据治理是一套关于“谁可以对哪些数据在何种条件下做什么事”的决策权体系。
它的核心是“权责清晰 + 流程可控 + 结果可衡量”。

(3)DCMM(GB/T 36073-2018)定义

数据治理是八大数据管理能力域中的核心域之一,是企业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的总控机制。
它统领主数据、元数据、数据标准、数据质量、安全与应用等子域的协同。

因此,从方法论角度看,数据治理的本质是一种制度化的权责与控制体系,目标是:

让数据可找、可用、可信、可控、可评估,并能持续创造业务价值。

二、数据治理的价值

数据治理的价值不是抽象的,而是体现在企业运营的全过程。可以从战略、运营、决策三大层面理解:

(1)战略价值:数据成为新生产要素

数据像土地、资本、人力一样成为“企业经营的第四大生产要素”。
通过数据治理,企业能实现:

  • 数据资产化:将分散数据纳入资产目录,明确权属、价值与使用方式;

  • 数据驱动决策:以事实而非经验支撑战略制定;

  • 数据变现与生态共赢:数据共享带来新业务模式与合作空间。

(2)运营价值:流程优化与成本降低

在运营层面,数据治理通过统一标准和主数据体系解决了“一物多码”“口径不一”“账卡物不符”等常见问题。
这让企业:

  • 跨部门数据一致,避免重复采集与人工校验;

  • 提高系统集成效率,减少接口复杂度;

  • 提升数据质量,降低运营风险。

如华为、吉利、奇瑞等案例均通过主数据治理实现了从编码混乱到统一分发的转变,显著提升了业务流转效率。

(3)决策价值:经营指标一体化

通过统一的指标体系与数据标准,企业可以形成自上而下的“经营驾驶舱”。
数据从生产环节实时汇总,支持收入、利润、风险等多维度分析,实现从结果导向 → 数据驱动 → 过程管控 → 准确决策的闭环。

三、数据治理体系的构建方法论

构建体系的关键是把数据治理当作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来设计,而不是单点技术项目。

主流方法论可总结为“六步法”+“三支撑”:

一)数据治理六步法

步骤
方法论要点
关键成果
1. 识别与盘点
梳理数据资产家底:通过元数据扫描、业务访谈,识别数据域、主题域、数据源
《数据资产目录》《主题域划分表》
2. 评估与诊断
依据DCMM评估模型,对八大能力域成熟度打分,识别短板
《数据治理评估报告》《问题清单》
3. 规划与设计
制定数据战略蓝图,明确目标、路径与组织职责
《数据治理总体规划》《组织与职责矩阵》
4. 标准与制度
建立数据标准、元数据、主数据、质量、安全五大管理制度
《数据管理制度体系》《编码与口径标准》
5. 平台与工具
构建主数据、元数据、质量、安全、共享五类支撑平台
《数据治理平台技术架构》《接口与集成方案》
6. 运营与优化
建立监督评估机制,周期性评估、量化改进
《数据治理运营手册》《持续改进机制》

二)数据治理“三支撑体系”

  1. 组织支撑:

    • 成立数据治理委员会,设立CDO(首席数据官)统筹;

    • 明确数据所有者、数据管理员、数据使用者职责;

    • 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(如数据标准审批委员会)。

  2. 制度支撑:

    • 数据标准管理制度

    • 主数据与元数据管理办法

    • 数据质量监控制度

    • 数据安全与共享制度

    • 数据资产盘点与评估制度

  3. 技术支撑:
    构建“湖仓一体 + 元数据驱动 + 主数据分发 + 质量闭环”的统一治理平台,包含:

    • 数据目录管理

    • 元数据采集与血缘分析

    • 主数据统一建模与分发

    • 数据质量校验与问题管理

    • 安全分级与权限控制

    • 数据服务化API管理

这种体系相当于将数据治理“标准化—流程化—工具化—智能化”,让管理行为可执行、可量化、可追溯。

四、数据治理的落地执行机制

数据治理往往“上热中温下冷”,关键在执行。确保执行到位,需要构建“四层闭环机制”:

(1)责任闭环:建立权责矩阵

通过RACI模型(Responsible、Accountable、Consulted、Informed)明确:

  • 数据所有者(Data Owner):对数据质量与合规性负责;

  • 数据管理员(Data Steward):负责日常管理与质量监控;

  • 数据使用者(Data User):合规使用与反馈问题;

  • 数据治理委员会(DG Committee):统筹决策与协调。

数据质量考核、绩效挂钩是执行的核心抓手。

(2)流程闭环:嵌入业务全流程

数据治理不应是IT附属,而要嵌入“业务-IT-管理”全过程。
典型场景如:

  • 在系统上线前执行数据标准校验

  • 在数据接入阶段执行主数据映射与质量检测

  • 在业务变更时执行元数据影响分析

  • 在数据使用阶段执行共享审批与安全脱敏

形成“采集—加工—应用—反馈”的闭环管控链。

(3)技术闭环:平台化支撑

通过技术平台自动化治理:

  • 元数据管理 → 自动识别数据血缘;

  • 主数据管理 → 实现跨系统一致分发;

  • 数据质量平台 → 自动校验、评分、预警;

  • 数据安全平台 → 访问审计与分级加密。

奇瑞、吉利案例表明,技术平台让数据治理从“人工管理”转向“自动巡检 + 智能预警”。

(4)绩效闭环:持续优化与评估

采用DCMM模型定期评估治理成效,形成量化闭环:

  • 指标包括数据完整率、准确率、共享率、复用率、问题关闭率等;

  • 每年形成《数据治理评估报告》,推动改进;

  • 建立“数据质量红黄绿榜”机制,推动部门良性竞争。

最终形成“制度保障—流程贯通—平台支撑—绩效驱动”的落地闭环。

五、44页制造业数据治理PPT

1762865832-cfcd208495d565e
1762865836-cfcd208495d565e
1762865843-cfcd208495d565e
免责声明:解读章节属EA之家原创,享有内容版权。《案例》章节来源于各文库类平台,内容无法找到真正来源,如有标错或文章所使用的图片文字链接等涉及侵权,请尽快与我们联系处理,谢谢。
EA之家 » 如何构建数据治理体系,附制造业数据治理案例44页PPT
升级VIP尊享更多特权立即升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