附件为华为交流26页PPTX文件。
一、流程理念与价值定位
华为将流程视为组织价值创造的核心机制。迈克·哈默的经典观点“流程就是组织价值创造的机制”,以及任正非提出的“企业管理的目标是流程化的组织建设”,奠定了华为流程管理的思想根基。华为强调,流程并不是单纯的制度化约束,而是业务流的表现形式,是企业在金钱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优秀实践的固化与传承。
这一理念的核心价值有三点:
-
承载业务管控:流程是合规与风险控制的主要抓手。
-
汇聚最佳实践:通过复用、推广和固化,确保组织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成功模式。
-
持续改进与演化:流程是动态资产,需要在业务发展和外部环境变化中不断优化。
二、流程架构的分层与演进
华为的流程架构(BPA,Business Process Architecture)经历了从功能化到集成化的演进。其分层体系可分为六个层级:
-
L1(价值链流程):从客户价值出发,体现业务模式和整体价值链。
-
L2(流程组):逻辑上相关的业务流程集合,跨团队协作的主要单元。
-
L3(流程):端到端的业务活动序列,实现输入到输出的价值交付。
-
L4(子流程):大流程的分解,支撑更细的业务运作。
-
L5(活动):落实到角色的可执行任务。
-
L6(任务/子活动):最小颗粒度的操作,便于标准化与考核。
演进脉络上,华为在1998年与IBM、埃森哲、BCG等国际咨询公司合作,逐步形成流程化管理的体系:
-
BPA 1.0(2007–2009):以IPD(集成产品开发)、ISC(集成供应链)为核心,初步建立流程框架。
-
BPA 2.0(2009–2010):引入IBM方法论,区分Operating、Enabling、Supporting三类流程。
-
BPA 3.0(2010–2014):公司运作转向面向一线的集成模式,新增市场与零售等流程。
-
BPA 3.1(2014–至今):支持多BG业务,架构不断优化,形成全球统一的端到端流程体系。
三、流程管理体系与责任机制
在组织层面,华为通过“流程Owner”机制落实流程责任。体系分为:
-
GPO(Global Process Owner):负责全球流程策略、设计优化、绩效目标设定与持续改进。
-
BPO(Business Process Owner):对业务领域的流程执行负责。
-
Local PO:覆盖BU、BG、区域等组织单元,确保本地落地。
流程管理强调“权责清晰”,不仅要求流程架构与组织架构匹配,还强调与治理架构相统一。流程Owner需承担从规划、设计、执行到评估的全过程责任,确保流程价值兑现。
四、流程与内控结合
华为将流程与内部控制紧密结合,提出CT(遵从性测试)、PR(主动性审视)、SACA(全面评估)三位一体的内控工具组合。
-
CT:类似日常保健,按月或季度对流程遵从性进行测试。
-
PR:专项体检,从业务实质出发避免“貌似合规、实则不遵从”。
-
SACA:全面体检,评估流程内控体系设计与执行的有效性。
通过这一套机制,华为实现了风险防控、效率提升与合规保证的平衡,流程逐渐成为企业的“核心战略资产”。
五、流程IT化与数字化平台支撑
华为在流程IT化方面的探索包括:
-
流程建模与发布:使用ARIS Designer/Publisher实现流程模型与文档统一管理。
-
审批流自动化:将代办与审批从PC集中化到移动化,大幅提高处理效率。
-
中台化实践:通过固化业务规则,构建统一的业务交易中台,实现22万条规则自动化处理,将审批周期从2天缩短到秒级。
-
未来设想:例行业务由IT系统自动化处理,人力聚焦于例外与非结构化场景。
这一过程不仅降低了后台ERP的压力,也为面向客户的快速响应提供了支撑。
六、变革管理与文化基因
华为认为变革的实质是变人。流程建设不仅是方法论和制度设计,更是员工意愿与能力的提升过程。
在变革管理框架中,华为强调:
-
战略导向:所有流程变革服务于公司战略。
-
组织嵌入:流程Owner与业务主管绑定,确保责任落实。
-
持续演化:通过流程评估与绩效反馈,推动流程迭代优化。
-
文化支撑:强调责任文化与当责机制,使流程真正落地。
这种“硬体系+软文化”的双轮驱动,是华为能够持续保持竞争力的重要原因。
六、交流PPT



EA之家 » 系统解读华为流程管理实践,附26页PPT案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