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的企业流程架构,一般应具备如下要素:
1. 覆盖面全
o 覆盖企业运营的不同层次(总公司,分公司)
o 覆盖业务运营的不同领域(业务价值链,管理管控职能)
2. 结构严谨
o 流程模块之间有必要的层次和逻辑关系
o 流程模块之间全覆盖,并且没有交集
3. 反映业务逻辑
o 价值链的业务总体顺序与关系
o 运营领域内的生命周期
o 业务开展的逻辑方法
4. 体现业务差异
o 对于业务价值链流程,各种业务场景模式下,需要不同的业务能力、流程模块
在实际中,一个完整的流程,可分为L1到L5级的流程,这与APQC-PCF的流程分类框架一致。
其中L1-L4为流程模块,L5为具体流程。以人力资源流程的某一个具体流程为例,描述如下:
就此,总的流程架构建设分为五个步骤,具体如下图:
二:业务流程设计五步法
不同企业的特殊性,在于上下游涉及到诸多参与者,会针对差异化经营指定不同的业务规则,以及其他影响业务模式的因素。
梳理出业务模式和业务场景,就可以根据业务场景来构建流程架构,特别是对于L4和L5流程,需要能够准确地找到与之对应的业务场景。
例如,当有一个业务场景是“仓库接收到出库任务,生成出库订单,当需要进行订单出库的时候,首先指定拣货计划,再从指定的库区库位中拣取对应的获取到包装区”,那么,L2可以定义为“仓储”;L3定义为“出库单管理”;L4定义为“拣货”
黄色:有流程,但是成熟度不高,需要优化
红色:没有流程,成熟度低
成熟度的判断,一般需要通过对标来判断,一般要进行流程改造都会进行业界的对标,或者由资深的业务专家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评估。
黄色:一般依赖,人工操作和系统操作协同,或者需要再系统中登记和录入信息
灰色:无依赖,一般为线下操作行为
黄色:EFG系统
一个信息系统可能只会包括多个流程,也有可能一个业务流程会对应到多个系统。在设计的时候,最好是可以让流程在系统内部完成闭环,因此L4和L5流程在实施之前,也需要评估系统的可落地性。
核心要素如下
1. 流程名称
2. 流程代号
3. 业务目标:流程需要完成的业务总结,如“根据订单的客户信息以及库存信息,锁定库存,并生成拣货和发运任务”
4. 输入:流程运行所需要的数据和文档,如“订单数据,库存数据,审批规则”
5. 输出:作为流程运行的结果,输出的数据和文档,如“拣货任务,审批订单,发运任务”
6. 主要活动:流程链路上,主要进行的业务操作,如“提交订单;查询库存;生成任务”
7. 关键业务逻辑规则:执行过程的业务逻辑判断和依赖的规则,如“订单审核通过,并且库存充足”
8. IT系统:承载流程运行的后台IT系统
例如:
L2高阶串联
1. 是现实的抽象,需要反映实际的生产作业流程和步骤
2. 只显示与解决给定问题相关的功能,又不是现实的镜像,应该只局限于特点的问题,避免过度复杂化
3. 具备通用性和可移植性,对于类似的流程,只需要略作改动即可
4. 有侧重的特定视角,如果涉及多方的业务,需要从一个特定的视角加予阐释
5. 简单易懂
从描述上,L5流程有下面5个角度
1. 工具:每个活动的工具载体,比如IT系统,或者手动进行(包括电子邮件、传真、电话等)
2. 数据、文档:流程步骤中涉及的输入,数据和输出文档
3. 参与者、组织:组织、团队、个人按照角色进行活动
4. 时间:活动发生的时间,顺序
5. 活动:流程中的行为列表和行为的结果
三:参考材料下载
EA之家 » 企业架构业务流程设计五步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