附件为110页可编辑PPTX文件。
说到“流程优化”,很多人脑子里浮现的画面是:拿个流程图改改箭头,或者多加几个审批节点,让问题“看起来被管住了”。可BPR——也就是业务流程重组(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),压根不是这路子。它不是修缮老房子,而是推倒重建。
BPR的出发点特别简单:企业做事太慢、太贵、太乱、太烦。客户不满意、员工不顺心、老板不赚钱。那怎么办?——从头想一遍,“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干活,才能把事干快、干准、干稳?”
一、BPR的真意:不是微调,而是“重来一遍”
BPR的关键词是四个字:“回到原点”。很多企业的流程是一点点长成的——制度叠制度、系统叠系统、审批叠审批,最后就像穿了十层衣服的人,热得喘不过气。BPR要做的,就是脱掉这十层,看看人本来的样子,然后再决定要不要穿、穿几层、哪一层有用。
一句话总结:
BPR不是“优化流程”,而是重新定义工作该怎么做。
二、为什么要搞BPR:补丁打不动了
如果企业运转得还行,领导一般不会愿意“重做流程”,因为那意味着要动组织、动系统、动人的利益。但到了某个阶段,问题会堆成山:
-
项目越批越多,审批反而更慢;
-
系统越来越多,信息越来越乱;
-
员工天天加班,但客户抱怨越来越多。
这种时候再“微调”已经没用。BPR的价值就在于——不怕推倒重来。它要的不是把原来的流程修得更好看,而是重新设计一个真正能跑得通、用得爽的端到端流程。
三、怎么干:先撕开旧地图,再画新蓝图
干BPR最难的地方是“敢动手”。大多数企业卡在这里。下面是个朴素的三步法:
第一步:看清真相
别先画图,先去“走流程”。看看一个业务从头到尾到底经过了多少手、多少系统、多少签字。往往你一数,会被自己吓到。
第二步:抓住主线
找出这个流程真正的价值点在哪儿。比如客户下单到收款,那客户最在乎的是什么?速度?价格?服务体验?明确了这个主线,其他环节都得围着它转。
第三步:重新组合
这才是“重组”的部分——该砍的砍、该并的并、该自动化的自动化、该授权的授权。BPR不是增加节点,而是去掉没必要的。最终的目标是:一件事能在最少的人手里、用最短的时间、按最清晰的标准完成。
四、成败关键:三件事别搞错
-
没有痛点就别搞BPR。没问题硬搞,就是自找乱。BPR是给企业“动手术”的,不是做按摩。
-
流程是系统的前提。很多企业先上系统、再来谈流程,那就等于“盖房子没打地基”。正确顺序是先定流程,再让系统去支撑它。
-
BPR不是一次性的。流程重组完要不断复盘。新问题会冒出来,这时候要靠“数据说话”,不是靠拍脑袋。
五、落地:怎么让重组的流程真能跑起来
BPR不是纸上谈兵,它得真落地。落地靠三样东西:
-
制度:让流程有“身份”,没人能随便改。
-
系统:把流程嵌进日常操作里,靠系统去“逼”大家按规矩办事。
-
考核:考核要跟流程结果挂钩,不然没人真在意。
一句话:流程不进系统,永远是口号;系统不进考核,永远是装饰。
六、最后一句话
BPR其实很像“断舍离”:企业的流程越旧、越厚、越复杂,越说明该清一清了。它不是颠覆传统,而是让组织重新找回干事的逻辑。干完一次好的BPR,你会发现,很多以前费力不讨好的活,其实压根就不该存在。
七、110页PPT详解BPR业务流程再造






EA之家 » BPR:把流程掀翻重做,不是修修补补,附110页案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