附件为AY218页可编辑PPTX文件。
SCM(Supply Chain Management,供应链管理)关注的是整条价值链从“市场需求的产生”到“客户完成收货与企业实现回款”这一完整过程。它不是采购管理,也不是物流管理,而是一种端到端的整体经营方式,覆盖需求预测、供应链计划、采购执行、生产制造、仓储配送、售后服务与现金回收等全链路活动。
从企业管理角度看,SCM并不属于某个部门,而是跨越市场、销售、计划、采购、制造、物流、财务等多个业务域的整体协同框架。其目标是实现三方面的一致性:第一,需求侧必须准确、敏捷;第二,供给侧必须高效、低成本;第三,全链路必须透明、可视、协调。
因此,SCM与M2O、O2C、IPD并列为企业运营系统中的核心主流程,是制造型、工程型和复杂产品企业能够持续运转的根本结构。
一、SCM为什么重要
没有成熟的SCM,企业会被不同部门之间的割裂牵着走:销售预测经常失准,使计划部门不断推翻方案;采购要么缺料导致停线,要么囤积造成资金占压;生产既要面对缺料,又要面对超负荷;仓库的库存看似庞大,却往往与客户所需的产品不匹配;系统之间的数据相互隔离,任何关键节点都可能变成瓶颈。
供应链是一条强依赖链,只要一个环节失效,整条链都会受阻。它需要的是整体协同而不是局部优化,靠单个部门根本解决不了运营问题。
因此,SCM处理的是“企业整体经营一致性”的核心问题。全球先进企业之所以能够保持低成本、高响应,背后都是依赖一套成熟的供应链体系,而不是单点能力。
二、SCM的全链路:从市场需求到客户交付
站在端到端的角度,SCM并不是简单的多个功能堆叠,而是一条清晰的业务主线:需求→计划→供给→制造→交付。每个环节都依赖上游的准确结果与下游的稳定执行。
需求规划负责生成可靠的预测,来源包括市场趋势、历史销量、签约订单、活动计划等多种数据。预测越准确,后续链路的波动越小。供应链计划以预测为输入,形成产能、物料、库存、工厂排产及采购策略等整体方案。S&OP(或SIOP)在此阶段发挥核心作用,用于协调市场、计划、制造、财务等多方对整体经营节奏形成统一判断。采购与外协基于计划进行拉动,包括寻源、价格、交期、质量与供应商管理等内容。其意义不在“省钱”,而在于确保物料稳定、准时、符合质量要求。生产制造环节依托产能安排、工单管理、设备负荷、人员排班及委外产能组织生产活动,其关键在于缩短周期、提升合格率、去除瓶颈。仓储与配送承担库存管理、物流调度、运输安排与交付履约,是面对客户的直接体验环节,决定企业履约能力。
若企业追求闭环管理,还应进一步覆盖退货、维修、逆向物流以及回款结算,使所有活动形成完整的经营循环。
三、SCM跨越的业务领域
SCM是企业里最典型的跨域链路。市场与销售决定需求输入,计划与运营负责全链路统筹,采购与生产负责实际供给执行,物流与交付承担客户履约。这要求企业必须建立统一机制、统一口径、统一角色分工与统一数据模型,否则供应链永远无法避免反复与内耗。
这也是为什么SCM不能被定义为职能流程,而必须作为企业级主流程,其治理对象不再是某个部门,而是企业整体经营活动。
四、SCM的核心底座:计划体系、主数据体系、流程体系
成熟的供应链管理建立在三个底座之上。
计划体系是供应链的大脑,决定企业如何在需求与产能之间做出最优安排,包括需求计划、供应计划、产能计划、采购计划与生产计划等。没有统一计划体系,供应链只能靠临时协调解决问题。
主数据体系为供应链提供结构化基础,包括物料、BOM、工艺路线、供应商、库存策略与成本数据等。任何不一致、缺失或错误的主数据,都会直接导致供应链运行混乱。
流程体系统一端到端的标准动作,让预测、计划、采购、生产、交付形成可重复、可衡量、可持续优化的执行能力。流程体系不是文档,而是全链路执行的一致性原则。
三者组合,构成供应链体系能够持续运行的基础能力。
五、SCM与传统职能管理的本质区别
供应链管理关注的是端到端的整体价值,而非单个部门的KPI。职能管理通常致力于提升本部门效率,但很容易造成整体链路的不一致。例如采购追求最低价格,会延长交付周期;生产追求满负荷,会增加库存;销售追求高预测,会导致计划失真。
SCM要求企业从“部门强、链路弱”的结构转向“链路强、部门协同”的整体运行方式,优先保证主链路的稳定与一致,而不被局部优化牵着走。数字化转型之所以反复强调端到端,就是为了摆脱部门割裂造成的全链路低效。
六、AY供应链咨询SCM案例(218页)


EA之家 » 详解端到端流程4:SCM端到端供应链全链路,附AY案例218页PP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