附件为普华永道35页PDF
一、战略诊断工具:识别瓶颈与风险

-
组织DNA:通过架构、决策权、信息传导、激励机制四个模块,帮助国企找到战略执行中的结构性障碍。
-
场景分析(Scenario Planning):在复杂不确定的宏观环境下,构建多种未来情景,提前推演应对“黑天鹅”和“灰犀牛”事件。
这类工具强调前瞻性和韧性,帮助战略从一开始就具备动态调整的能力。
二、战略规划与业务组合方法:确保方向与资源对齐

-
能力驱动战略(Capability-Driven Strategy, CDS):从企业的核心能力出发,匹配战略目标与能力建设路径。
-
业务领先模型(Business Leading Model)与战略调色板(Strategy Palette):提供多元业务组合的匹配模式,帮助国企在不同市场环境下选择增长路径。
-
GE/麦肯锡矩阵、QSPM矩阵:作为传统工具,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,仍能指导企业进行多业务板块的取舍与投资优先级排序。
这些方法论强化了“战略选择—资源配置”的科学性,避免战略目标与实际投入脱节。
三、战略解码工具:实现从SP到BP的转化
-
战略地图与平衡计分卡(BSC):通过“财务、客户、内部流程、学习成长”四个维度,构建企业的战略地图,把抽象目标转化为具体指标。
-
战略解码体系:将SP(战略规划)逐级拆解到BP(年度经营计划),再落实到预算与任务,形成战略—预算—执行的全链条联动。
-
OKR(Objectives & Key Results):强调目标聚焦与跨部门协同,特别适合新兴业务和转型任务,推动组织在短周期内验证战略方向。
这类工具是战略落地的关键抓手,保证战略不是“高空蓝图”,而是能逐级落实的执行路径。
四、数字化与智能化工具:提升执行透明度与协同效率

-
智能运营管理平台:以数字化手段实现纵向穿透(集团—板块—业务单元)和横向协同(战略、财务、风控、运营),打破数据孤岛,提升管理层实时掌控能力。
-
BXT(Business–eXperience–Technology)框架:通过业务、用户体验与科技的结合,推动从“战略设计”到“业务创新”的落地。
-
沙盘推演与动态模拟:借助数字化仿真,模拟不同战略执行路径的结果,支持高层决策。
这些科技类工具把战略管理由“纸面规划”转化为“数字透视”,实现透明可追踪的闭环。
五、组织保障:人才与激励的支撑作用
在所有方法论和工具的支撑下,最终仍需通过组织保障来确保战略的持久执行:

-
管控模式设计:在财务控股型、战略管理型、运营参与型中找到适合自身的平衡点。
-
流程与制度:结合业务发展阶段,逐步从救火式管理转向规范化、理性化,再到文化化与人性化。
-
人才与激励机制:通过全生命周期的人才管理与差异化激励,确保专业能力和组织动力与战略一致。
六、普华永道35页PDF案例
问津商学/管理经典:国企“十四五”规划战略落地与执行




EA之家 » 国企五年规划的工具与方法创新,附普华永道35页PDF案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