附件为131页可编辑PPTX文件。
RDPM 并不是单纯的流程手册,而是一套把 战略对齐、过程治理、健康评估 绑在一起的组合拳:
- 战略对齐 —— 项目特征矩阵 + 风险评分,先判断“该不该做”。
- 标准流程 —— 准备、概念、计划、开发、验证、发布、关闭共 七大阶段,对应交付物一一固化。
- 健康评估 —— RDR0-RDR5 六大评审点 + 可选 EER,像体检一样拦截问题。
这种“先战略、再过程、最后评审”的三层设计,保证项目既走对方向,也走得扎实、走得健康。
二、项目策略管理:用“特征矩阵 + 风险热度”选对打法
RDPM 第一步不是写计划,而是给项目“画像”:
- 六大关键维度 —— 需求清晰度、周期紧迫度、技术难度、成本约束、团队默契、产品定位。
- 打分法 —— 高 2 分、中 1 分、低 0 分;总分 > 3 即高风险项目,必须投入更强外部资源。
- 结果用来干什么? —— 决定流程裁剪、评审深度、资源级配,比如高风险项目会在 RDR 2 之前加一次 EER(Early Execution Review)。
通过“特征-风险双筛”,管理动作从一开始就与风险匹配,避免“一刀切”。
三、七阶段 + 六评审:把里程碑变成健康体检
|
|
|
|
---|---|---|---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每一次 RDR 都关联 资源拨付与下一阶段入口,项目必须“带着结果去申请预算”,倒逼质量。citeturn0file0turn0search6
四、组织与角色:重量级 PDT + 项目经理赋权
- PDT(Product Development Team):跨职能“重量级团队”,成员在项目期间直接向项目经理汇报,减少部门墙。
- 项目经理四大权力:预算内资源调配、成员绩效评估、关键事项裁决、流程合规推动。缺哪一条都会降低交付确定性。
这种“强矩阵”组织让决策链路缩短,信息流动更快,适合快节奏、高复杂度的研发场景。
五、计划与监控:PBS/WBS 双分解 + 可视化度量
- PBS(产品分解) 确定“做什么”;WBS(工作分解) 确定“怎么做”。两张结构图交叉校验,避免遗漏。
- 三点估算法 + 历史数据库,计划既具挑战也可落地。
- 仪表盘度量 —— 里程碑状态、缺陷曲线、资源燃尽、例外报告,把“感觉”变“数据”。
六、风险与质量:早识别、数据化、闭环管理
- 风险库 + 风险责任人:从需求到制造,全链路分类、分级、跟踪。
- 10 %-15 % 风险缓冲:在计划中显式预留,防止“压根没想过的黑天鹅”拖死进度。
- 技术评审(TR)原则:同时关注“好消息”和“坏消息”,评审结论分 GO/Go with Risk/Redirect 三档。
七、知识资产沉淀:PAL 让“经验”快速二次复用
项目关闭时必须提交:
- 度量数据 —— 规模、缺陷、进度偏差;
- 经验教训 —— 好实践 & 踩坑记录;
- 可复用构件 —— 模块代码、自动化脚本等。所有材料统一进 Process Asset Library (PAL),下一项目可直接调阅,避免“同一个坑反复掉”。
八:RDPM 给非华为企业的三点启示
- 先战略后流程 —— 花时间定义项目特质与策略,比盲目开工省时省钱。
- 让评审与资源挂钩 —— 以“成果换预算”倒逼质量,比单纯进度表更有约束力。
- 把经验固化成资产 —— 数据 + 案例双沉淀,让组织记忆随项目增值。
九:131页PPT华为RDPM模型的研发项目管理体系


免责声明:解读章节属EA之家原创,享有内容版权。《案例》章节来源于各文库类平台,内容无法找到真正来源,如有标错或文章所使用的图片文字链接等涉及侵权,请尽快与我们联系处理,谢谢。
EA之家 » 华为 RDPM 解密:六大评审点、七大阶段,打造高胜率研发项目的硬核方法论,附131页案例
EA之家 » 华为 RDPM 解密:六大评审点、七大阶段,打造高胜率研发项目的硬核方法论,附131页案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