附件为119页可编辑PPTX文件。
在新监管要求、金融脱媒、市场竞争加剧与技术革新持续推动的背景下,城市商业银行面临服务模式、业务结构与管理能力的全面重塑。为实现战略目标与可持续发展,构建与业务高度协同、可支撑创新发展的IT架构体系,已成为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支柱。

一、IT战略与高阶需求分析:厘清方向、聚焦能力
IT战略规划以“战略解读+问题识别+目标定位”为主线,结合外部环境、内部资源与监管要求进行系统分析,明确未来发展方向:
-
环境认知:应对资本监管趋严、利率市场化推进与非银替代威胁,同时挖掘本地化优势与政策扶持机遇。
-
战略目标:构建服务地方经济、服务中小企业、服务市民的区域性银行,追求“效益、质量、规模”协调发展。
-
发展方向:包括提升资本充足率、加强风险评估体系、优化公司治理结构、提升产品创新与服务能力等。
在此基础上,通过业务部门访谈与业界模型参考,识别核心业务组件及其关键能力需求,形成包括客户服务、产品加工、数据治理、运营管理在内的高阶IT需求清单,为后续架构设计提供基础。
二、业务架构规划:能力导向,结构重塑
业务架构作为连接战略与IT的桥梁,以能力重塑与服务对象为核心,从组织单元、核心能力与业务视角三方面展开设计:
-
七大核心能力域:涵盖渠道管理、客户关系管理、产品工厂、会计核算、风险管理、流程管理与量化管理,支撑银行运营的关键要素。
-
五大业务视角:包括资产业务、负债业务、资金业务、支付服务与增值服务,从产品和服务全生命周期出发,明晰业务边界与处理流程。
-
服务型设计理念:聚焦于产品生命周期管理、客户接触点整合、线上信贷流程优化、供应链金融服务等典型场景,推动业务与IT的深度融合。
业务架构还引入“产品工厂”理念,强调组件化设计与能力复用,实现产品快速组合与敏捷响应。
三、应用与数据架构规划:分层设计,结构统一
以业务驱动为主线,应用架构采用自顶向下与自底向上相结合的方法,逐步推导出功能组件模型与分层架构:
-
应用架构层次:由交互应用层、业务服务层、支撑服务层等组成,流程引擎、规则引擎等平台组件实现灵活配置。
-
核心系统设计:如信贷、国际结算、风险管理等系统,基于业务能力分布与服务路径需求进行细化建模。
-
集成与接入机制:支持ERP系统直联、电子合同与影像管理等,优化客户与业务系统的交互效率。
数据架构以统一标准、清晰分类和流程闭环为目标,构建从采集、加工、交换到分析的数据管理体系:
-
三层数据模型:覆盖概念、逻辑与物理三层,确保业务一致性与系统落地性。
-
数据流转特性:强调“缩短加工链条”“分层存储”“数据不重复分布”的优化设计。
-
数据治理体系:建立数据标准、元数据管理、质量考核与生命周期管理制度,支撑全行数据资产运营与决策支撑。
四、技术架构与关键路线:夯实底座,面向未来
为支持业务创新与系统可持续演进,技术架构采用分层组件化方式,重点包括:
-
基础设施与云化平台:构建支持虚拟化、资源池化、高可用与容灾的基础平台,支撑动态扩展与并行处理。
-
平台服务能力:涵盖ESB、ETL、内容管理、流程引擎、统一身份认证等关键中间件服务。
-
关键技术路径:包括大数据处理、并行数据库、分布式计算、异步容灾等,提升系统弹性与扩展性。
同时针对数据安全、服务集成、性能瓶颈等问题提出结构性解决方案,确保架构设计的可执行性与可维护性。
五、IT治理体系建设:机制保障,风险可控
IT治理作为企业治理的重要组成,需构建从战略、组织、流程、制度到执行的全景管理体系:
-
治理框架参考:结合COBIT4.1/5框架,建立APO、BAI、DSS、MEA等全流程管控。
-
组织职责明确:划分业务与IT的角色边界,明确CIO职责与IT员工发展路径。
-
风险管理机制:从环境、技术与运行层面着手,建立统一的IT风险管理与内控机制。
通过端到端的流程再造、制度规范与绩效评价体系,推动IT资源向价值创造聚焦。
六:119页银行业企业架构设计案例



EA之家 » 银行企业架构规划方法与实践路径,附119页案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