附件为142页完整版可编辑PPTX文件。
战略落地层层稀释、跨部门协同效率低、研发知识难沉淀、迭代节奏跟不上市场。华为通过 IPD(集成产品开发)× OKR(目标与关键结果)× PLM(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) 的深度融合,构建出“战略可落地、流程可管控、数据可追溯、能力可传承”的研发管理体系,成为全球对标的实践样本。本文从体系逻辑、核心模块价值与融合路径出发,拆解其实战精髓。
一、研发体系的底层逻辑:从“工具叠加”到“系统协同”
研发管理的核心矛盾,本质是“战略目标”与“执行能力”的匹配:
-
只有流程没有目标,容易陷入“为做而做”的形式主义;
-
只有目标没有数据承载,成果难以沉淀为组织能力;
-
只有数据没有流程牵引,资源易陷入无序内耗。
华为的突破在于,不把IPD、OKR、PLM当作彼此孤立的工具,而是构建“流程为骨、目标为魂、数据为血”的协同生态:
-
IPD 定义“做什么”的流程框架,让研发方向紧贴商业需求;
-
OKR 明确“做到什么程度”的目标闭环,推动战略穿透到执行端;
-
PLM 承载“怎么做、留什么”的数字资产,实现全链路的数据沉淀与复用。
三者联动形成 “战略对齐 → 流程落地 → 数据沉淀 → 能力迭代” 的正向循环,使研发从“被动响应”转向“主动创造”。
二、IPD:锚定“做正确的事”,构建研发流程骨架
IPD是“主动脉”,其价值不在“有流程”,而在通过 跨部门集成、阶段化评审、市场化决策 解决“研产销脱节、变更成本高、资源浪费”三大痛点。可概括为“三横三纵”。
1)横向:全生命周期的阶段化管控
六大核心阶段,以“可交付物 + 决策评审点(DCP)”为硬门槛,避免“边做边改”的无序:
-
概念(Concept):市场主导,输出PRD,回答“为什么做”(市场机会/客户需求/差异化);
-
计划(Plan):研供协同,形成项目开发计划,回答“怎么做”(技术路线/资源配置/成本预算);
-
开发(Develop):研测制并行,完成原型与单元测试;
-
验证(Validate):Beta测试与客户试点,验证是否满足市场;
-
发布(Launch):销售、服务与研发协同,完成量产与推广;
-
支持(Support):闭环收集反馈,推动迭代或退市决策。
每个阶段末尾设 PAC(产品审批委员会) 投票决策:通过则进、不过则调或停,从源头降低“错投”风险。
2)纵向:跨部门的集成化团队
设置 PDT(重量级产品开发团队),打破部门墙。PDT经理为项目总负责人,成员覆盖研发(软/硬)、市场、财务、采购、制造、服务等,并 “代表本部门做决策”:如采购提前锁定关键物料,制造确保可量产,避免“研制得出、产不出来、销不好卖”。
公布的典型收益:IPD落地后,开发周期缩短30%–50%,研发费用率下降15%–20%,新品上市成功率提升40%+(核心因子即“流程拉通 + 组织协同”)。
三、OKR:驱动“把正确的事做对”,打通战略落地链路
IPD解决“做什么”,OKR解决“做成什么样”:华为把OKR嵌入IPD节拍,形成“公司—产品线—项目组”三级目标分解,体现“三个对齐”。
1)目标对齐:从“战略模糊”到“动作可拆”
公司级战略(例:“年度推出3款高端机型”)→ 产品线OKR(例:“Q3完成高端机型原型开发”)→ 项目组OKR(例:“Q2芯片适配完成、Q3核心功能测试100项”)。KR与IPD节点绑定:
-
例:Q2完成“概念阶段”评审
-
KR1:PRD通过PAC
-
KR2:竞品分析入库并可复用
-
2)进度对齐:从“信息孤岛”到“透明协同”
OKR平台化管理,周度更新KR进展与依赖。若KR滞后,系统预警,PDT及时协调资源优先级,确保不拖累阶段门槛。
3)绩效对齐:从“过程考核”到“价值导向”
OKR结果与PBC部分关联(避免100%强绑的工具化),更重 复盘与改进:每个阶段结束回看OKR,定位是“目标设错、资源不足、还是流程卡点”,并反哺下一轮IPD优化。
四、PLM:承载“做过的事”,沉淀研发数字资产
PLM不是“文档柜”,而是覆盖“需求—设计—开发—测试—交付—运维”的 研发数字中枢,实现“三类沉淀”。
1)资产沉淀:把隐性知识变成显性资产
需求(PRD)、设计图纸、BOM、测试用例、工艺标准、缺陷与改进记录等全量入库,建立可检索、可复用的知识体系。
典型收益:零部件复用率显著提升、设计周期进一步缩短。
2)流程沉淀:从“人工跟单”到“系统管控”
IPD交付物必须入PLM并触发在线评审; 未达标即“锁步”,防止“跳环节”“带病推进”。
3)协同沉淀:端到端数据贯通
打通 ERP/MES/CRM:
-
BOM变更直达ERP,采购即时响应;
-
MES质量问题回流PLM,研发快速定位;
-
CRM客户反馈沉入PLM“需求池”,支撑下一轮迭代。
五、三位一体的融合路径:流程拉通目标,目标驱动数据,数据优化流程
1)先跑通IPD:明确阶段、交付物、评审与PDT职责,先把“路”铺平,解决“方向与协同”的底层问题。2)再导入OKR:将OKR与阶段节点绑定,目标线上化跟踪,周更月复盘,让战略穿透执行链条。3)最后上PLM:把交付物与OKR数据入库成“产品数字档案”;用PLM统计阶段周期、KR达成率、资产复用率,反哺节拍与资源配置。
六、落地启示:对标华为的三条关键
-
分阶段推进,不求一步到位:可先“简版IPD”(如聚焦概念-开发-验证三阶段),再逐步引入OKR与PLM。
-
业务为纲,拒绝工具化:系统功能围绕流程与目标设计,避免“数字仓库”与“目标空转”。
-
制度+文化双落地:培训(IPD/OKR/PLM方法论)、激励(知识复用奖励),让体系思维成为组织行为。
七、142页完整版PPT










EA之家 » 华为式研发体系:IPD、OKR与PLM的三位一体融合实践,附142页PP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