附件为知名外企咨询公司战略规划方法论培训123页PPT。
一、理解什么是战略——战略的含义与核心内容
战略是企业在复杂环境中通过取舍、整合和行动来实现长期竞争优势的总体规划。它既不是单一决策,也不是临时战术,而是一系列系统化、相互关联的行动组合,用以在动态竞争中保持持续优势。

战略的核心内涵包括:
-
整合性:战略并非单一行为,而是多个互相关联的行动构成的系统整体;
-
行动性:战略体现为持续的、有方向的行动,而非一次性决策;
-
可持续性:成功的战略应能带来长期竞争优势;
-
竞争性:战略的目标在于抢占市场高地、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;
-
取舍性:战略需要在有限资源下做出选择,明确企业应聚焦的领域。
战略的本质是企业连接“今天的现实”和“明天的目标”的桥梁。一个成功的战略必须建立在清晰愿景、深刻的环境理解、科学的资源评估和有效执行基础上,才能让企业在长期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根据战略层级划分,战略可分为四个层次:
-
集团战略:确定企业应进入哪些业务领域;
-
业务战略:明确如何在具体行业竞争;
-
产品/服务战略:定义在细分市场中的竞争方式;
-
职能战略:落实资源配置与部门协同。
这四层战略自上而下形成联动,构成企业整体发展的“战略金字塔”。
二、学习如何制定战略——战略规划的过程与步骤
战略规划的过程,是企业从愿景使命出发,经过系统分析、决策与执行的完整闭环。战略规划划分为四个关键阶段:

1. 环境审视(Environment Scanning)
战略制定首先需要对内外部环境进行系统分析:
-
外部分析:通过PESTLIED模型(政治、经济、社会、技术、法律、国际、环境、人口)分析宏观趋势;再以波特五力模型评估行业竞争结构。
-
内部分析:包括核心能力分析、价值链分析与财务比率分析,明确企业的资源禀赋与关键成功因素。
通过环境审视,企业可识别出影响未来发展的机会与威胁,以及自身的优势与劣势,形成SWOT分析的基本框架。
2. 战略规范化设计(Strategic Design)
基于SWOT分析结果,企业需明确战略目标与路径:
-
定义企业的独特宗旨(与同类企业的区别);
-
设定可量化的目标,如盈利能力、增长率、市场份额;
-
制定公司层面、业务层面、职能层面的战略方案;
-
形成指导方针,确保决策方向与战略意图一致。
这一阶段的成果是可量化、可执行的中长期战略蓝图。
3. 战略执行(Strategy Implementation)
战略执行是将规划转化为行动的关键阶段,包括:
-
制定行动方案(Programs);
-
明确预算与资源配置;
-
优化组织结构与管理流程;
-
推动企业文化与战略方向一致化。
执行阶段的重点在于通过管理机制和激励制度,使战略落地成为企业日常运作的一部分。
4. 评估与管控(Evaluation & Control)
战略规划不是一次性行为,而是持续的循环。企业需通过绩效评估与反馈机制,及时修正战略方向。
-
对比实际绩效与目标差距;
-
分析偏差原因;
-
形成战略修正与优化的闭环。
有效的战略评估让企业在动态环境中保持灵活性和前瞻性。
三、方法与工具——支撑战略规划的专业方法体系
在战略规划的全过程中,方法与工具起到关键支撑作用。罗兰贝格总结的主要工具体系包括:
1. 外部分析工具
-
PESTLIED分析:识别宏观环境变化;
-
波特五力模型:评估行业竞争结构;
-
情景分析法:构建不同未来情境,为决策提供多元假设;

-
市场细分与客户盈利能力分析:确定重点客户群与细分市场策略。
2. 内部分析工具
-
核心能力分析:识别企业独特竞争力;
-
价值链分析:发现内部活动间的价值创造环节;

-
比率分析:通过财务指标衡量经营效率与健康度;
-
SWOT分析:整合内外部信息,形成战略决策依据。
3. 战略选择工具
-
波士顿矩阵(BCG):评估业务组合与投资优先级;
-
市场吸引力-竞争优势矩阵:平衡短期收益与长期潜力;

-
生命周期-市场地位模型:判断不同产品线的战略定位;

-
波特通用战略模型:明确企业是以“成本领先”还是“差异化”竞争。
4. 战略评估与决策工具
-
敏感性分析:分析关键变量变化对结果的影响;

-
博弈论:模拟竞争对手反应,优化决策策略;
-
评分模型:量化评估不同方案的优劣;
-
差距分析:比较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,识别改进方向;
-
商业计划(Business Plan):将战略规划转化为具体实施计划,包括市场、研发、生产、销售和财务五大模块。
这些工具共同构成企业战略规划的方法论体系,使战略从理念走向可落地执行的系统过程。
四、123页知名外企培训材料PPT

EA之家 » 战略规划的系统学习与实践,附知名外企培训材料,123页PPT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