附件为19页交流案例PPT
一、流程治理的总体目的:让数字化转型“跑得通、跑得顺、跑得稳”
流程治理是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“地基工程”。在中国联通的体系中,它的目的不是单纯改流程,而是通过方法论和平台手段,让企业的业务流、数据流、IT流、管理流在统一规则下协同运行,最终实现三大目标:
-
重塑生产关系:通过流程的系统重构,让组织、数据、IT等要素围绕价值链高效协同。
-
提高全要素生产率:将流程从“人治型管理”转为“结构化运营”,减少人为依赖。
-
支撑战略落地:让数字化战略“有通道、有抓手”,确保规划目标在执行端真正落地。
换句话说,流程治理不是“改流程”,而是让企业的运营逻辑在数字化系统里变得可定义、可监控、可优化。
二、流程治理的核心机制:四统一体系

中国联通建立了“四统一”流程治理机制,构成了流程管理体系的核心支撑:
|
|
|
|
|---|---|---|
| 统一方法 |
|
|
| 统一工具 |
|
|
| 统一模板 |
|
|
| 统一发布 |
|
|
“四统一”使得流程治理不再是个别部门的改良行动,而是成为可持续的企业运营机制。
三、统一方法:让流程治理“有章可循”
(1)Y模型场景变革法——“分工+协同”的体系构建法

“Y模型”以二维架构(职能流程 × 端到端流程)为核心,从“怎么分工、怎么协同”两条主线梳理流程体系:
-
职能流程:从岗位职责出发,定义“事件—活动链”,明确每个部门“该干什么”。
-
端到端流程:从客户视角出发,串联跨部门职能流程,明确“该怎么配合”。
这一方法解决了流程治理的三个根本性问题:
-
颗粒度统一(流程粒度可操作);
-
边界清晰(避免重叠和重复梳理);
-
系统完整(全局最优而非局部最优)。
(2)七步法——“找问题到验证”的闭环方法

“七步法”是联通在运营中形成的标准改进闭环,覆盖流程的全生命周期:
流程起底 → 问题诊断 → 方案设计 → 方案评审 → 流程发布 → 流程上线 → 效果验证
每一步都有明确的动作与责任分工:
-
起底诊断:找痛点、写实现状;
-
设计评审:提出方案、配套制度;
-
发布上线:建立标准、IT对接;
-
验证优化:对比绩效、闭环改进。
协同机制上,则通过流程治理组+业务部门+IT部门的混编团队推动,形成“从问题到结果”的快速闭环。
(3)ASME流程分析法——从客户价值看效率

ASME方法通过把流程步骤分为“客户增值”“业务增值”“非增值”三类,帮助企业判断哪些环节该优化或自动化。例如在公众业务场景中,通过压缩非增值步骤、自动分单,业务受理时间大幅缩短。
(4)ESIA优化法——数字化手段重塑流程

ESIA方法代表四个优化维度:
E(Eliminate)删除低效环节S(Simplify)简化复杂操作I(Integrate)整合跨域断点A(Automate)自动化提升效率
它强调用RPA、AI、流程孪生等技术,让流程“自动流转、可度量、可监控”,实现真正的智能化运营。
四、统一工具:让流程治理“看得见、控得住”
流程管理平台是“四统一”的技术底座,它具备四大能力:

-
建模与设计:支持在线绘制、审批、发布L1–L4流程,支撑集团与省分协同。
-
运行监控:通过流程孪生与智能分析,实现可管、可视、可控。
-
实时调度:监测运行瓶颈,预警异常,提高资源配置效率。
-
绩效分析:结合流程数据指标,实现全维度监测(时效、质量、服务、风险、成本)。
平台的建设,使流程管理从“文档式管理”转变为“系统化治理”,从静态图表转变为动态监控。
五、流程治理的核心价值:从“局部改进”到“系统运营”
中国联通的实践证明,流程治理带来的价值不仅是效率提升,更是企业数字化运营能力的全面跃升:

-
标准化价值:建立L1–L6分级流程体系,统一流程语言和框架;
-
透明化价值:流程管理平台实现全流程监控与可追溯;
-
智能化价值:AI与RPA让流程实现自感知、自决策、自优化;
-
协同化价值:业务、IT、管理三位一体,实现全局最优;
-
落地化价值:5G业务受理达标率90%,政企专线平均开通时间缩短至3–7天。
六、19页分享PPTX

EA之家 » 企业流程治理的“四统一”与“七步法”:构建流程治理闭环机制,附交流案例19页PP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