附件为某咨询公司106页PPTX文件。
一、现状与挑战:采购管控广度深度并存,体系能力双重欠缺
在集团多元化、工程驱动型的大型企业架构中,采购作为连接供应链、项目交付与成本控制的核心职能,面临着以下复杂局面:
-
纵向深入:采购贯穿集团总部、事业部、运行单元三个层级,涵盖从战略规划、合同管理到执行落地的全过程;
-
横向广布:采购业务横跨工程物资、煤炭、备品备件、生产原料、间接物料等多个品类,且组织分布在工程公司、子公司、重大项目组等多个实体之间;
-
管理不健全:采购人员专业能力参差不齐,平台系统利用率低,管理责任心不足、合同执行规范薄弱等问题频发;
-
能力未闭环:采供系统与财务、人力、信息中心等部门协同机制不强,预算管控与履约监督缺位,造成成本不透明、风险高企。
这套问题体现在第一张图“采购管理框架”中尤为明显:从采购战略到执行落地各模块虽然有所覆盖,但对应的管理体系、组织能力、业务协同机制亟待强化。
二、体系设计:构建六维一体的采购管理能力模型
为应对上述挑战,集团在采购治理体系中构建了“六个维度一体化”的采购能力模型:

-
战略导向:将采购上升至公司战略视角,强调“总成本与价值创造”并重;
-
组织能力:明确采购组织的专业角色分工,强化业务团队协同与人才能力培养;
-
制度流程:构建标准化、流程化的管理制度,尤其在品类管理与合同管理方面补强规则链条;
-
执行机制:推动寻源执行、履约验收、供应商管理等全流程数字化;
-
风险控制:嵌入内控体系,建设风险识别、监控与反馈闭环;
-
可持续发展:强调绿色采购、社会责任、合规透明等ESG理念。
这套模型不仅是一个目标体系,更是一个逐步落地的改革方向:从采购方法、人员组织、系统平台到制度规则,都需实现系统性迭代。
三、组织协同:打通采购与核心职能部门之间的闭环联动
采购职能与人力、信息中心、工程公司、财务部、法务、监察等部门之间的协同界面。当前存在四大协同短板:

-
人力侧:采购人员责任心弱、培训机制缺失,能力结构不合理;
-
信息侧:平台运维薄弱、系统利用率低,缺乏专职人员支撑;
-
工程侧:追求采购速度,预算管理粗放,腐败风险高;
-
财务侧:预算准确性差,执行与监控不到位,可视度不足。
为此,集团采购管理需构建一套完整的“内外协同管理链条”,将人员配置、系统支持、预算控制、合同执行、绩效评价与风险监控有机联结,真正做到横向闭环、纵向穿透。
四、治理架构:三类采购业务的分层管控机制
集团采购管理体系采取“三层级+三类型”的分权分责结构,匹配不同业务复杂度与管理要求:

(一)一般采购业务:事业部为主,运行单元执行
-
应用于备品备件、间接物料、小额设备等;
-
管控结构为“集团总部 – 事业部 – 电厂/企业”,总部主抓风险、事业部管运营、企业做执行;
-
代表了采购职能专业化推进的主战场。
(二)工程采购业务:工程公司主责,项目组执行
-
针对建设类、工程物资、大宗设备;
-
管控结构为“集团总部 – 工程公司 – 工程项目”;
-
实行“总包式采购”,工程公司统一统筹,项目组按需执行。
(三)重大项目采购(如锦联):专组统管,项目并行
-
面向战略级、特殊项目型采购;
-
管控结构为“集团总部 – 重大项目组 – 子项目”;
-
建立专属采购组织与资源配置,实现全过程闭环监管。
这种“因类设架”的治理思路,解决了过去采购“千头万绪、权责不清”的痛点,也为平台化运营、制度化推进打下组织基础。
五、能力提升:推动职能专业化与数字化并进
采购职能提升可从以下几个方向推进:
-
平台支撑能力:强化采购信息平台与主数据系统的集成,实现寻源、执行、合同、绩效的数字化全流程;
-
职能队伍能力:建立培训机制,分层分岗推进采购人员专业化认证;
-
制度治理能力:梳理并执行集团统一的制度、模板、流程和决策权限;
-
业务运营能力:引入精益采购理念,推动采购计划与预算深度协同;
-
风险防控能力:从品类管理、合同执行、预算控制入手,嵌入全过程风控机制。
六、106页某咨询公司案例赏析


EA之家 » 集团采购职能管理体系优化路径研究,附106页PPT案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