附件为188页可编辑PPTX文件。

一、解构管理体系:26类管理要素
EBPM方法论认为,企业的管理体系由26类管理要素组成,分为战略视图、流程视图、组织视图、功能视图、数据视图和规则视图六大类。这些要素通过“对接”和“引用”的关系,构建出结构化、精益化的一体化管理体系。这种解构方式使得企业能够清晰地识别和管理各类要素,提高管理的系统性和效率。


二、EBPM企业管理体系模型
1. 顶层视角:定义“做什么”和“为什么做”
-
商业模式:这决定了企业的核心价值主张——你要靠什么赢得市场?
-
战略目标解码:把愿景和使命细化为年度指标和关键任务,让大家都知道“为什么做”。
两者共同回答了企业的“做什么”和“做这些事能带来什么价值”。
2. 能力画布:把战略拆解成可落地的“能力积木”
在明确了商业模式和战略目标之后,需要回答:“我们必须具备哪些能力,才能把这些目标变成现实?”这一步,把战略要素分解成一系列能力块,形成一张“能力画布”,为下一个环节奠定基础。
3. 双向流程:能力怎么“跑”在组织里
能力到流程,有两种切入角度:
-
端到端流程以客户为中心,从需求触发到最终交付,一整个业务链路上的跨部门协同。
-
职能流程落到每个职能部门(财务、采购、人力等)的专业作业上,强调规范与深度。
两者互为补充:端到端保证全链条流畅,职能流程保障专业质效。
4. 管理要素:让流程不再“孤岛”
任何流程都需要一套完备的管理支撑,才能持续运转并优化。这套方法论总结出 10+ 类关键要素:
-
管理文件、绩效指标、管控模式、风险内控,让流程有章可循、有指标可控;
-
管理术语、管理记录,为跨部门协作提供统一语言和留痕;
-
角色体系、组织架构,明确“谁来做”;
-
职责矩阵、流程矩阵,精准对应“谁负责什么”和“流程为什么存在”。
通过这些要素,流程与组织、数据、制度彻底“打通”。
5. 运营底座:流程孪生与持续优化
所有流程和管理要素,最终沉淀到:
-
事件–活动–作业的流程图模型里,成为可执行的“数字孪生”;
-
系统架构、数据架构的支撑下,实现自动触发、实时监控、精准分析;
在此基础上,循环执行“设计→执行→治理→优化”,形成真正的数字化闭环,让企业流程不断迭代升级。
三、188页PPTX
EA之家 » 从战略到流程:华为EBPM方法论的成功要点,附188页PPT案例